文/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叶竹
“特别感动,很久没遇到这种暖心的事情了。”近日,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一张图文,提到其在湖南师范大学看到,食堂一档口贴有写着“困难可先食后付”的字条。字条上提到,“如果你目前正遇到难关”“可到北方烤饼拿饼先吃饱”。
这张简单朴实又暖心的字条,引起湖南师范大学校友和校外网友们的讨论。3月31日,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网帖中提到的湖南师范大学咸嘉苑食堂。
食堂同事:“我们都觉得这是很正能量的事情”
“欢迎各位新老同学,阿姨打菜手抖的毛病治好了。”咸嘉苑食堂大门上方,贴着一条横幅,以贴近年轻人的语言,欢迎着每位进食堂用餐的同学。
走到咸嘉苑食堂靠里侧,记者看到贴着字条的北方风味烤饼档口——“同学,如果你目前正遇到难关,可到北方烤饼拿饼先吃饱,等经济情况好转再转,我愿替你父母照顾好你,相信一切都会好转,一起加油!”
咸嘉苑食堂管理人员杨婷介绍,贴这张字条的人是档口负责人王拓。“其实在贴之前,王拓就已经在实施了。当时他还很不好意思,问我们能不能贴这样的字条到档口上,让经济困难的同学先吃饱,我们都觉得这是很正能量的事情。”
在杨婷的呼喊中,已经见过记者,但是不承认自己是贴条人的王拓才从后厨的忙碌中抽出身来。

十余年烤饼手艺
见部分学生手头紧顿起意援手
今年38岁的王拓来自河南南阳,做北方烤饼行当有十多年了,之前一直在湘潭的部分高校食堂里做烤饼。2024年下半年,王拓来到了咸嘉苑食堂工作。他向记者透露,来了长沙后才第一次贴出这样的字条。
“原因是有次一个女生过来买饼时说钱不够买两个,她就先只买一个,我觉得也可以买一送一。”而多年在高校食堂营生,王拓明白,现在还是有些同学手头并不宽裕,“一般一个同学每月1300元—1500元生活费,平均下来每天最多50元。女孩子可能还想买点小零食,钱很容易就不够花了,有些同学在使用花呗支付饼钱。”
“我做饼用的材料都是新鲜的,也不卖隔夜。和别的校区比起来,来这边用餐的师生也不算特别多,每天有多的饼,也可以送给手头困难的同学的,大家也不要有心理负担。”在只读了初中就步入社会的王拓的眼中,“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,同学们素质都很高,有时候买早餐可能没带手机,我就让他们先拿了饼,到了下午、晚上,他们就过来补上了饼钱。”
每天做近400个烤饼
对未来的期待简单朴实
“每天凌晨3时许开始准备食材,大概做300个—400个烤饼,每个售价2—5元,晚上7时许收工。价格和校外的一些小摊比起来,还是要便宜点,而且我们的卫生安全有保证,每天都要留样供抽检。”三湘都市报记者看到,除了卖烤饼,王拓还做豆浆、油条、鸡蛋灌饼、手抓饼等小吃。王拓说,自己也不想提辛苦,“都是为了生活,就是凭手艺挣钱。”
面对突然而来的采访,王拓有些局促,“我这程度也说不出啥感人的话来,对未来的期待就是好好工作,努力挣钱。”
可是,助人者的语言无需音节,它是《古兰经》里流动的蜜,是《论语》中不熄的烛,更是《瓦尔登湖》湖畔梭罗埋下的种子。
当这位烤饼师傅在他人生命中播种晨曦,自己的灵魂也早已沐浴朝阳。